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公司简介|;新闻中心|产品展示|企业文化|售后服务|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电话 :0531-85556579
       0531-87187578
       0531-89187652
       15866615976
       15966620176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58-1871
传真:0531-85556579
邮编:250118
mail:jchcsh@126.com
网址:http://www.jchcsh.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东路3000号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50号楼102栋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正文
郑哲敏王小谟摘得最高科技奖
郑哲敏王小谟摘得最高科技奖

郑哲敏院士陆欣摄

王小谟院士陆欣摄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大会开始。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随后,胡锦涛、习近平等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习近平主持大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又讯(记者蔡文清)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了解,郑哲敏院士是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王小谟院士是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雷达专家。他们是此项奖励自2000年设立以来的第21位和第22位得主。

据悉,目前我国共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技奖奖金为500万元。从2000年开始,我国对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2012年度是该奖产生以来的第13个年头,13年共颁发12次大奖,除了200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以外,每年都有一两位院士获此殊荣。

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笑容

88岁的郑哲敏,最令人难忘和喜欢的是他的笑容,笑容里还不时透出些孩童般的调皮与无邪,很容易让人忘记他的种种头衔和光环——国际著名力学家,三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我国爆炸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郑哲敏院士早年求学、工作以及与力学结缘、从美国辗转欧洲回国效力的经历,和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代科技界科学大家“三钱”中的两钱——钱学森、钱伟长都有不解之缘。

1948年4月,在钱伟长等人推荐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并于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1954年9月,郑哲敏从纽约乘船离美,辗转欧洲,于次年2月回到祖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回国后,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郑哲敏将钱学森的这句话紧紧记在心里,也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的研究领域始终着眼于战略性的国家需求,致力于前瞻性、机理性的研究,主张“做科研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他引领开拓的“爆炸力学”在中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郑哲敏牢记钱学森当年让他开创爆炸力学学科的重任,与他所领导的小组不负所托,成功研究出“爆炸成型模型律与成型机制”,并应用此理论基础成功地生产出高精度的导弹零部件,为中国导弹上天作出重要贡献,同时相关理论和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其他国防和民用领域。后来在大量实验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郑哲敏独立地与国外同行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模型——流体弹塑性体模型,为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的当量预报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爆炸力学学科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今,郑哲敏依然精神矍铄,他每天会到中科院力学所上班,他说,自己业余喜欢散步和听音乐,最喜欢听巴赫和贝多芬。

中国预警机亮相时他哭了

他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他笑言自己是工程师,致力于将工程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专家、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全球观众面前公开亮相。听说,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这是预警机研制以来,人们第一次看到王小谟流泪。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当中国决定自主研制预警机时,历史选择了王小谟,他临危受命,担纲国产预警机研制工作,十年磨一剑,国产预警机横空出世,并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在中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性能出色完成任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在国际上有力提升了我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王小谟的生命中也不乏坎坷,2006年,在工程研制的关键时刻,他在外场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王小谟依然镇静平和,依然牵挂着预警机事业,即使躺在病床上输着液,他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赶赴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生于1938年的王小谟依然在忙碌,他带着十来个博士生,为下一代预警机和一些新的东西做些准备工作。在一般人眼里,从事雷达技术、预警机事业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整天要和枯燥的数据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工作与生活一定沉闷而乏味,但他始终乐此不疲。 

至今没有女性

获最高奖

从2000年到现在12年的奖励情况来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学科比较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都有涉及,截至目前,获奖者中还没有女性;获奖者中,获奖时的年龄最大的有两位,一位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另一位是高能物理学家谢家麟,均为91岁;最小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时年64岁。而多数人集中在80岁以上,其中有3位在被奖励数年后去世。其中13位院士有海外留学经历。

2013/1/19  
二维码扫描

济南竟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东路3000号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50号楼102栋
网址:www.jchcsh.com        备案号:鲁ICP备10205886号-2

    电话 :0531-85556579 0531-87187578 0531-89187652 15866615976 15966620176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58-1871   传真 :0531-85556579    邮编 :250118    E-mail:jchcsh@126.com

 
营业执照信息公示